今天,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温州传统的小年,也被温州人称为“廿四夜”。小年是春节的前奏曲,从今天开始,就意味着进入过年的节奏啦!这些充满年味儿的温州小年习俗你都知道吗?
祭灶王:糖粘灶王嘴冻米糖
芙蓉糖
芝麻糖
花生糖
农历腊月廿四,每户人家都要“拜镬灶佛”(灶王爷)。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
老辈温州人祭灶时必备三样东西:纸马、酒糟、糖果。“纸马”是化给灶王爷上天作坐骑的费用;“酒糟”是想用酒把镬灶佛喝醉了,不会瞎报人间大事。再用冻米糖、芝麻糖等各种糖果祭拜,意在把灶王爷的嘴粘牢,不要在玉帝面前乱讲坏话。
在这天里,温州人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定要吃芋头和荸荠。荸荠温州话的意思是“盘财”,芋头的意思是“余”,所以吃了这二样,意在财源滚滚,年年有余。
扫尘土:掸垢迎新春自腊月二十四至除夕,这段期间叫“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捣糖糕、炊松糕:年年高升在过去,临近小年时,温州家家户户就要开始捣糖糕。
捣糖糕,是将糯米掺籼米磨成粉后,加红糖或白糖调色,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或放入不同的印模里,压出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等吉祥图样的糖糕。也有做成或元宝或鲤鱼状的年糕,插上银花放在中堂长条桌上,也有的放在米缸里,这寓意着年年高升,年年有余。
在捣糖糕的同时,家家户户也会用糯米粉炊松糕。传统松糕一般分为白糖和红糖,配料也比较讲究,有红枣、冬瓜条、肥肉、核桃、花生等等。炊制完成的松糕,香气扑鼻,松软可口。
采购年货:辞旧迎新购年货、备新衣,这是过春节衍生下来的传统,全身上下都是新的,也有一种辞旧迎新的好兆头。所以,在新年来临之前,采购年货和新衣也是必不可少的!
贴春联:对来年的美好渴望贴春联过年的一种普遍习俗,温州也不例外。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分岁酒:新旧岁由此夜而分米塑年夜饭
分岁酒是温州人一年中最为讲究的一餐,一般在除夕之夜进行,一家人围坐吃喝,欢快异常。但现在普遍把在春节前的十天内,由主人摆好酒席,以招待亲朋好友的酒席都叫分岁酒。吃罢分岁酒,小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则要给小辈压岁钱。
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个“”再分享给好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