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鼻整形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年,晓年,正是人间祭灶忙
TUhjnbcbe - 2021/3/3 4:20:00

文字丨『谁最中國』

图片

来自网络

时光如梭

倏忽又到小年

一年至此,已是尾声

回首向来时日

有得有失,有苦有乐

小年是旧岁结束的开始

所有年初问过的问题

逐渐都有了答案

小年也是大年的序幕

一经拉开

就是铺天盖地的大红

是辞旧迎新的喜庆

欢欢喜喜

热热闹闹

小年

晓得旧年,笑迎新年

关于小年的时间

各地不尽相同

历来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

其意官家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

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南宋之前*治中心多在北方

受此影响

故而北方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而南方远离*治中心

小年则多以腊月二十四为准

具体时间虽有不同

但小年过后

无论南方北方

都开始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

许多风俗大致是相同的

祭灶神是小年的重头戏

传统认为

灶神是一家之主

是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记得小时候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家里人小心翼翼

揭下在灶台上烟熏火燎一年的灶神像

把糖水涂在灶神嘴上

好让他上天汇报时多说好话

于是那幅对联

就成了亘古不变的经典:

上天言好事

下凡降吉祥

年糖年饼

小年,有一样东西少不了:灶糖

二十三,糖瓜粘

灶神老爷要上天

这粘住灶神嘴的糖

以麦芽、小米熬制成

凝固地坚坚实实

吃起来酥酥脆脆

成了小年必备的美味

一口咬下去

又甜又粘

别有一种风味

大约是因为被寄予了太多

年底的时候

新剪出来的窗花

看起来格外美

在一下一下的剪刀声中

万物都活了起来

接福纳祥

张贴在明亮的窗子上

即可美化居室环境

又能表达美好寓意

红红火火的

于是

年的喜庆就来了

小年这天

要将屋子清扫一遍

扫去一年的晦气与不如意

希望来年诸事称心

早年间

生活水平较低

洗浴这件如今日常的事

在当时却是一件郑重的事

到了小年

也要洗得干干净净

除洗浴外

民间还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寓意从头开始

新的希望

就是在这些细节里

逐渐明朗清晰起来

过了二十三

诸神上了天

所以小年到大年期间百无禁忌

嫁娶婚亲

都不必刻意择日

称之为赶乱婚

民谣有云:

岁晏乡村嫁娶忙

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

守岁今年是洞房

到了小年

各家各户都开始写春联

春联是一家人的门面

故而极被重视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

多为赞美祈福之言

也讲究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所以春联的数量最多

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写好春联

大年就近了

图一

平分秋色

古人对小年也是极度重视的,

我们可以通过诗词,

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过小年的!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俗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

《行都钱岁》

宋·孙嵩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山居苦》

宋·赵庚夫

栽松成曲径,洗石出秋屏。

米价占新月,更筹认曙星。

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

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

小年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祭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

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岁晚书事》

宋·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厨,持惯长斋合笑吾。

晨夕餐从辛苦得,盆瓶礼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阙,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东南兵燹静,安排茶灶泛西湖。

《木兰花慢·送灶》

清·杜文澜

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

正白马迎初,*羊荐后,风漾灵旗。

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

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

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

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

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

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平江腊月廿五夜作》

宋·陈藻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

王闿运

烹得*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

五穷辞去去东洋。依然那时、镫光烛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

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

《寄长沙簿孙昭远》

宋·杨时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

宋·陆游

上世本为农,辍耕业诗书。

我少学不成,固应返其初。

冥冥不自揣,乡校参群居。

中岁偶拔擢,清班久趑趄。

典奏入南宫,妯书长石渠。

及其乞身归,旧业已丘墟。

衰疾或小间,力尚给荷锄。

寄声谢故人,毋为笑迂疏。

《答曾存之》

宋·秦观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跳灶王》

清·佚名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

敲竹歌噪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羊。

《祭灶》

宋·佚名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吃灶糖》

清·佚名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

《献寿》

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民间有俗语: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时,家家户户开始除尘,

把家里打扫一新,准备过年。

《吴歈》

清·蔡云

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今天是小年,

霞浦新闻网恭祝大家福到运来,

诸事顺遂。

(综合自传统书院、谁最中国)

霞浦新闻网现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年,晓年,正是人间祭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