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鼻整形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年看国画,习传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
TUhjnbcbe - 2021/2/28 5:22:00

已幸悬车示子孙,

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

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

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

何似原头乐社神?

——宋·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过了元宵节才结束。各地的春节风俗也各不相同,家家都有神明住。在中原地区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每年腊月二十三会“祭灶”:这天人们就将灶王爷的画像请下来焚化掉,送灶王上天言好事。然后在年三十的子时贴上新的灶王像,以表示将灶王爷从新请回家中,下界保平安,保佑家里新一年的安康。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那么在“祭灶”这一天人们要做些什么呢?艺狐君带大家一起通过国画来看一看。

祭灶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我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礼记·礼器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认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的事,在晋代早已有之。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东京梦华录》:“都人至除夜,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上,谓之醉司命。”后来祭灶移至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谓之“送灶”;除夕又买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风习,故祭灶仅限男子。

吃灶糖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令小儿尝。在祭灶时,用饴糖涂灶神之口,以求“上天言好事”。古代的饴糖,或称胶牙饧,或称灶糖,又称关东糖。入腊之后,街市便有卖用麦糖制成的糖瓜、糖葫芦、糖元宝、芝麻糖、蓼花等。清文人厉鹗有《胶牙饧》诗:“节物关人意,残年一碟添。蓼花分点缀,粉茧共粘。”

跳灶王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敲竹歌噪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清嘉录》载:“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清诗人周宗泰《姑苏竹枝词·跳灶神》云:“又是残冬急景催,街头财马店齐开。灶神人媚将人媚,毕竟钱从囊底来。”人们要“跳灶王”主要是讨好灶神,保佑来年赐福。祭灶是过年的前奏,也是对新一年的甜蜜的祈愿。艺狐全球祝愿四海宾朋小年快乐!生活甜蜜幸福!—END—

▼往期精彩回顾▼

拍卖年鉴

中国古代书画TOP10榜单!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年度NO.1!

拍卖年鉴

古玩瓷器TOP10榜单乾隆包袱瓶2.07亿居首!

拍卖年鉴

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TOP10榜单!宣告迈入2亿元时代!

拍卖年鉴

油画成交TOP10榜单!五裸女抢尽风头!

拍卖年鉴

明代瓷器成交TOP10榜单!宣德青花一路飙升!

拍卖年鉴

玉器类成交TOP10榜单!人神兽面纹玉琮稳居年度之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年看国画,习传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