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爱螃蟹,这不稀奇。螃蟹嘛,很鲜,很有营养,吃多少都不腻,甭说仁宗好这一口,我也爱,相信正读这篇专栏的读者诸君也喜欢吃螃蟹。令人遗憾的是,史料中没有记载仁宗小时候吃的究竟是哪种螃蟹。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不知道宋朝宫廷中的螃蟹料理究竟是怎么做的。
文
李开周
插画
郑莉
宋仁宗是个很有人味儿的皇帝。
据朱熹编辑的《二程外书》记载,仁宗皇帝吃饭,吃到了一颗砂粒。这如果换作别的皇帝,一准龙颜大怒,责骂下头人不会侍候,甚至还可能兴起大狱,砍掉某些人的脑袋。但是仁宗没有这样做,他不声不响,轻轻地把砂粒吐出来,轻轻地放到餐桌上,继续往嘴里扒饭。旁边的嫔妃惊叫道:“皇上您看,米没有淘净耶!”仁宗赶紧制止:“切勿语人,朕曾食之,此死罪也。”嘘,你小声点儿,刚才朕已经尝到了,千万别让下面知道,不然淘米的这个人就有死罪了。
《二程外书》又记载,仁宗皇帝想吃荔枝,掌管宫廷果品的果子局官员回奏道:“对不起皇上,微臣罪该万死,今年进贡的荔枝已经吃完,明年进贡的荔枝还没有到货。”一个太监自告奋勇请旨:“听说外面市场上还有,我去给皇上买几斤吧?”仁宗又赶紧制止:“不可令买之,来岁必增上供之数,流祸百姓无穷。”一定不要去买,否则地方官会听说宫里的荔枝不够吃,来年就要加倍进贡,岂不是增加人民负担吗?
《二程外书》还记载,仁宗皇帝半夜醒来,翻来覆去睡不着,近侍问道:“皇上是不是想进膳啊?”“嗯。”“那您想吃什么呢?”“烤羊头。”“奴才这就吩咐御厨房,让他们给您做去。”仁宗连连摇手道:“不可,今次取之,后必常备,日杀三羊,暴殄无穷。”你可千万不能去说啊,朕半夜三更吃一顿烤羊,那不算什么,怕的是以后形成惯例,御厨房为了讨朕欢心,每天都要宰杀三只羊预备着,那样浪费可就大了去了。于是乎,仁宗“竟夕不食”,宁可自己一晚上忍饥挨饿,也没有下旨索要烤羊头。
以上这些都是小事,小中见大,可以见到宋仁宗的细心和仁慈,也说明他是个擅长克制的好皇帝,为了江山社稷,可以克制自己的食欲。
不过早在仁宗刚刚即位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克制食欲的。
司马光《涑水纪闻》有载,仁宗打小就爱吃螃蟹,一顿不吃就馋得发慌,一吃起来就刹不住车。由于他螃蟹吃得太多,太没有节制,最后吃出毛病来了:头晕眼花,四肢麻木,咳嗽吐痰,还经常便秘。
众所周知,螃蟹是好东西,但是性寒,不宜多吃,吃多了会得“风痰之症”。什么是风痰之症?就是宋仁宗那些症状。
那时候宋仁宗才十几岁,还没有亲*,真正掌权的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刘太后。刘太后看见小皇帝吃螃蟹吃坏了身体,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进御!”以后可不敢再让皇上吃螃蟹了。不光螃蟹,所有海鲜都不许送到宫里来!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哪能管得住自己的嘴啊?仁宗吩咐太监宫女偷偷去外面馆子里买螃蟹,可是大家都怕刘太后,不敢答应,这可把他给馋坏了。另一个皇太后看不下去了,她就是刘太后的好姐妹、亲自抚养宋仁宗长大的杨太后。杨太后说:“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刘太后干嘛这么虐待我们的小宝贝啊?你不让他吃螃蟹,我让他吃!于是她“常藏而食之”,经常从秘密渠道弄些螃蟹给宋仁宗解馋。
若干年后,宋仁宗亲*,对杨太后很感激,对刘太后却心怀怨恨。他为啥要怨恨刘太后呢?一半是因为刘太后垂帘听*时间太长,让他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另一半则是因为刘太后管他管得太严,不让他吃螃蟹。
小皇帝爱螃蟹,这不稀奇。螃蟹嘛,很鲜,很有营养,吃多少都不腻,甭说仁宗好这一口,我也爱,相信正读这篇专栏的读者诸君也喜欢吃螃蟹。令人遗憾的是,史料中没有记载仁宗小时候吃的究竟是哪种螃蟹。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不知道宋朝宫廷中的螃蟹料理究竟是怎么做的。
现存饮食文献中有一篇《玉食批》,是宋朝某位皇帝写给太子的膳单,罗列了一大堆美食名称,其中两道与螃蟹有关的美食,分别是“浮助酒蟹”和“蝤蛑签”。
浮助酒蟹是怎么做的呢?不得而知。蝤蛑签则可以猜到。蝤蛑者,青蟹是也。签呢?是宋朝像形食品的一个大类,通常是将食材切成丝,用猪网油卷裹成筒,挂上蛋糊,入油炸透,再一切两半,外形很像寺庙和道观里供人抽签的签筒。推想起来,将青蟹蒸熟,剥取蟹肉,撕成小段,裹成网油卷,大概就成宋朝宫廷食品蝤蛑签了。
宋人笔记《武林旧事》提及宋高宗驾临清河郡王张俊府邸,张俊设宴迎驾,几十道佳肴堆满酒席,中有“螃蟹酿橙”、“螃蟹清羹”、“洗手蟹”、“蝤蛑签”四道,也是用螃蟹做的。
从菜名上推想,螃蟹酿橙即蟹酿橙——取鲜橙一枚,削去顶皮,将瓤挖空,填入蟹粉,盖上盖儿,上笼蒸。橙香可以提鲜,橙汁可以去腥,橙皮可以锁住蟹肉的汤汁,不让它滴进锅里,真是一举三得。螃蟹清羹呢?大概就是用螃蟹清炖的汤。蝤蛑签在前面已经说过,洗手蟹则是一道很野蛮的菜,做法见于南宋食谱《浦江吴氏中馈录》:
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可食。
活蹦乱跳的一只螃蟹,不揭壳,不去肠,噼里啪啦剁得稀碎。将香油加热,放凉备用。取草果、茴香、砂仁、花椒、胡椒、鲜姜若干,能切碎的切碎,能捣碎的捣碎,再加上葱、盐、醋,与香油、草果、茴香等作料放在一块儿,凑成十种调味料,将刚才剁得稀碎的螃蟹拌匀,即可食用。
您瞧,螃蟹是剁碎的,而且是生的,拌上作料就吃,细思极恐。当然,砂仁、草果、茴香、胡椒与生姜能去腥,但是总不能生吃啊?那是螃蟹,不是鲜鱼,既有硬壳,又有内脏,吃的时候难道不扎喉咙吗?就算你咽得下,它也不卫生啊?寄生虫什么的暂且不提,内脏总得去掉吧?生螃蟹怎么去掉内脏呢?所以这道洗手蟹应该不是宋仁宗的菜,如果仁宗爱吃,那我们只能说他重口味。
众所周知,苏东坡也爱吃蟹。东坡《老饕赋》有云:“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以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天美,以养吾之老饕。”
其中“霜前之两螯”指的是秋后螃蟹成熟时那两只蟹钳,“蟹微生而带糟”自然是指酒糟蟹。蟹钳里的蟹肉既鲜又韧,有咬头;酒糟蟹有蟹的鲜香,还有*酒的糟香,香劲浓郁,回味绵长,鲜美不可方物。老苏爱蟹钳,爱糟蟹,应该不爱洗手蟹,因为他没有那么重口味。
《东京梦华录》卷2《饮食果子》中有一道“炸蟹”,即油炸螃蟹,可能也是某些重口味食客搞出来的吃法。螃蟹用油炸,蟹的鲜味全被滚油赶走,真是暴殄天物。
不过即使到了今天,笔者豫东老家的红白宴席上的螃蟹仍然是以油炸为主:螃蟹用盐腌透,挂满面糊,扔进油锅里炸透,俗称“面蟹”,又叫“面拖蟹”。这样炸过的螃蟹如果再加料焖一下,还可以尝到蟹的少许鲜味,问题是我们那儿的村宴厨师不懂这个,炸后不焖,直接拿着吃,以香脆为美。最吓人的是,参与村宴的乡亲们居然也认为螃蟹最好的吃法就是油炸,如果你端给他们一笼清蒸螃蟹,他们会觉得太腥,也太淡,不好吃,更不好剥,无从下手。
除了螃蟹,还有鱼虾,在我们豫东也是以油炸为主。小龙虾治净,挂糊炸*,在我们那儿叫做“面虾”,竟是婚宴和小城镇饭馆的主打菜。沈括《梦溪笔谈》有云:“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庆历中,群学士会于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篑,令饔人烹之……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烂。”
宋仁宗庆历年间,朝臣在*事堂聚餐,交给小食堂一筐生蛤蜊,让厨师去做,结果被一个北方厨师给油炸了,外壳都炸焦了,蛤蜊肉还没熟。宋朝时的北方人就喜欢油炸,现在还是这样,为啥?不是因为北方厨师太笨,而是因为他们平日吃过的螃蟹鱼虾之类的水产实在太少,不知道除了油炸外还有别的做法。
《梦溪笔谈》又载,在北宋时期的陕西,大多数人没见过螃蟹,有个富人不知从哪个渠道弄到一只螃蟹,挂在墙上当装饰品,邻居去串门,一眼瞧见螃蟹,吓得扭头就跑。后来邻居去的次数多了,不害怕了,却又以为那只螃蟹可以辟邪,每当谁家的小孩子受了惊吓,就把那只螃蟹取出来,恭恭敬敬挂到大门口……
您看,见都没见过,又怎么懂得吃呢?
延伸阅读
专栏
李开周:荔枝膏
(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新浪微博:
中国烹饪杂志点击以下图片,即可进入《中国烹饪》发行部官方微店订阅本期杂志。
本
人间四月芳菲尽,
皇沟美景始盛开。
年4月13日,
第三届醉美皇沟摄影行
第一天的活动已经开始。
带你一揽这个四月,
皇沟的最美芳华!
年4月13日,由河南皇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第三届醉美皇沟摄影,在河南皇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拉开帷幕。皇沟酒业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元*和东方今报名酒工作室主任贺荣凤为此次醉美皇沟摄影行盛大开机。
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元*致欢迎辞
模特走秀,
美女与美酒的结合,
这完全是美出新高度呀!
开幕仪式过后
多家媒体朋友在导游的带领下,
参观了皇沟御酒的生产车间、酿酒过程,
一边听着皇沟酒业专业人员的讲解,
一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美好时刻!
整个活动客户的体验感非常好,
途中也有很多精彩片段。
若说皇沟美景春色撩人,
那么馥合香美酒也能凝结出千百层次。
赏美景摄美图品美酒,
品味无可复制的馥合香,
感受白酒之大香。
品尝皇沟原酒
等会儿,
这难道就是
包子就酒,越喝越有!
品尝酒糟鸡蛋
在国家级白酒评委张*的现场讲解下,
从观形变色、浅闻酒香、
到品酒香味、悟酒之道,
了解怎样品酒!
国家级白酒评委范海报为大家解读白酒知识,
并带领大家亲手调制属于自己的美酒!
随后与大家的现场互动真的是嗨翻全场,
大家都控制不住寄几踊跃举手、
回答主持人关于皇沟文化的问题!
皇沟酒业不忘初心良心匠心,
酿造真香好酒,
回归中国白酒根本之追求,
以天然一窖四香、一口四香的
皇沟御酒馥合香,
致力让白酒再次香起来!
摄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记录。
随着第三届醉美皇沟摄影行的到来,
无论你是摄影小白,
还是骨灰级爱好者,
都让我们用镜头来记录
这份细致与动容、温情与久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