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牛肉汤寻好汤不容易,没有好牛骨就没有好汤,有的料包配料太简单,辣椒配牛油糊嘴,这玩意和真正的好汤比差太远了,好的汤底牛骨熬制,清汤面上一层辣油,又香还不太辣,清汤味浓,全市个人感觉吃过最好吃的是毕家岗红鼻子牛肉汤,老头是个酒鬼,每天只卖早上一锅汤,剩下的时间不是在喝酒就是在买酒的路上。因为爱喝酒变成了酒糟红鼻子。我一直在想也许是传奇的人造就了不一样的口味吧。
老口味,口重的北头,国庆路,老供电局门口(最近被炒的火爆,卫生状况一般,口味真心讲算不错,但没有那么夸张的好)洛河小街,谢区政府门口,李郢孜税务局楼下,李一矿菜市(回民做的,比较清真)等算还好,口味清淡的一些精品店都还好,价格高点材料真点,如公园南门对面,洞山路和舜耕小街的几个精品店,(不说品牌避免打广告),至于几个热炒的品牌店,作为淮南人我只能呵呵,(怕被喷)尤其是某某号,我只能说徒有虚名。淮南本地人基本不会去。
牛肉汤基本材料有粉丝(产地:颖上、阜阳),千张(八公山闪家冲,杨家地最好),豆饼(洛河,上窑为佳)牛肉(本地回民区黄牛肉)
西部矿区有加面皮,豆皮,馓子等。
东部市区有加大白菜,面皮的。
曾经吃过加金芥的,别有一番风味。
不辣的清汤也让你垂涎欲滴淮南牛肉汤发展到今日,火遍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由地方知名小吃变成全国性特色美食,大有和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分庭抗礼之势,全国各地以及安徽各地区包括合肥的机场,火车站都有精品店。但是,口味良莠不齐,大部分店面还是以传统学徒形式制作和教授,没有统一的食材标准和制作技艺,无法保证菜肴的稳定性以及复制连锁经营,制约了淮南牛肉汤的发展和口碑。
笔者个人认为,在原有制作技术上需要革新和改良。首先,过于套用大锅熬制技术,以前淮南是煤城,大锅煤炭熬制节约成本,就地取材,缺点是汤底需要一直熬制保温,汤底开始好喝熬制过久后,汤味老陈,香气飘散。其次,大锅开锅煮汤不利于卫生,尤其夏季有蚊虫的时候,不好保证食品安全。淮南有些精品店已经使用专业煲汤炉分原汤和清水调和的方法,进行了改良。使得火候适度,汤色纯正,香味浓郁。
顺便说一句,网上很多学习淮南牛肉汤的广告大部分是外地培训学校,不说技术好不好,基本都是只管基础教授,不管研发和后期运营管理。地方特色美食也需要推陈出新,不断进步。更需要专业运营。
最后,(宴遇淮)还是希望老家的特色美食越做越好,同时,能把真正的淮南牛肉汤介绍给全国的爱吃食客们。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