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课程题目:玫瑰痤疮解读
课程讲师:文翔博士
医院皮肤科
课程时间:6月12日PM8:00
6月12日晚八点,邀请到医院皮肤科文翔博士分享了第一期——。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玫瑰痤疮临床表现及分型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
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
指南推荐治疗解读
NO.1玫瑰痤疮临床表现及分型
玫瑰痤疮在临床上的表现和分型是非常多样的,我们非常熟悉的是酒糟鼻,酒糟鼻的表现主要是鼻部的一些皮赘、红斑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等,但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玫瑰痤疮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非常多样性的疾病。年,国际玫瑰痤疮专家委员会制定了玫瑰痤疮的分型,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rythmatotlangictaticrosaca,ETR);
第二类是丘疹脓疱型(Papulopustularrosaca,PPR);
第三类就是我们熟知的鼻赘型(Phymatousrosaca,PR);
第四类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类型,眼型(Ocularrosaca,OR)。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的玫瑰痤疮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具有迷惑性,主要原因是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脸红、持久性的颜面中部红斑伴或不伴毛细血管扩张,伴皮肤敏感(干痛、烧灼感)。这些表现实际上没有临床上的特异性,可以和许多的面部疾病的临床表现相混淆,比如激素依赖性皮炎,或者其他的颜面再发性皮炎,甚至和红斑狼疮相混淆。
丘疹脓疱型的玫瑰痤疮表现为持久性的颜面中部红斑伴丘疹、脓疱、丘脓疱疹,炎症性皮损。实际上这样的临床表现也非常具有迷惑性,图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也跟痤疮非常相似,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种患者是在基底持久性不消退的红斑的基础上,伴有类似痤疮的表现,所以,这种类型还是与痤疮有所区别。
鼻赘型的玫瑰痤疮表现为增生、肥厚、疤痕(鼻尖、下颌、前额、面颊、耳)。中间这幅图的表现是我们熟悉的鼻赘型的表现。左边这种下颌部增生肥厚性的表现也是鼻赘型很特征的表现,而右边这种外国人的临床表现就是以非常肥厚的增生为特点。
最后一类是眼型的玫瑰痤疮,表现为球结膜充血、红肿,伴异物感,可伴葡萄膜炎、球结膜炎。右边这幅图的症状是眼睛周围出现了一些红斑,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一些丘疹。这种眼型的玫瑰痤疮也非常容易与眼科的一些疾病相混淆的。
NO.2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
目前,对于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是不太清楚的,目前我们认为它是在遗传因素的背景下,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屏障功能异常所激发的一种获得性的免疫疾病,同时还可能与微生物有关系,另外近期也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