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鼻整形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崔浩辅佐三朝皇帝,功不可没,却不得善终, [复制链接]

1#

公元年,北魏都城,数千名皇家禁*押着一辆囚车急奔刑场,车内是70岁的宰相崔浩。几十名禁*,轮番对着他的头撒尿,尿液顺脸流淌,崔浩悲愤地嗷嗷大叫,路边围聚的百姓纷纷侧目,不忍直视。

北魏时期有四大名门望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

崔浩就出生于清河崔氏,母家是范阳卢氏。显赫的出身加上他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年少时就被封为直郎。

北魏道武帝时期,道武帝很赏识他的才学和正直的人品,经常让他随侍左右。

等到明元帝即位时,崔浩对于国家大事,更是谋略过人。

公元年,东晋太尉刘裕打算在北魏借道,偷袭后秦。众臣都担心刘裕要借机吞魏,只有崔浩建议:“借道给东晋,坐山观虎斗,等两败俱伤之时,北魏在趁机动手。”

可是明元帝犹豫再三,终没能采纳崔浩的建议,派兵阻止刘裕,结果北魏三万骑兵死伤惨重,明元帝后悔不已,自此更加信任重用崔浩。

就连立储等事情都听取崔浩的建议,崔浩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崔浩的才能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嫉妒。

公元年,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一些臣子就在拓跋焘面前诋毁崔浩,崔浩为躲避锋芒,称病在家。

拓跋焘深知崔浩谋略过人,遇到犹豫不决的大事时常召见他,听取崔浩的意见。

一年后,崔浩被封为东郡公,官拜太常卿。

此后数年间,拓跋焘东征西讨,崔浩屡献奇谋,屡建奇功,北魏统一北方崔浩功不可没,后管拜宰相。

拓跋焘曾亲切地拍着崔浩的手,说:“你是三朝元老,朕非常看重你。希望你一直直言敢谏,为朕分忧。”

因崔浩代表的是汉族士族,他掌权后,想按照汉族世家的思想,规定氏族的高低,这就引起了鲜卑贵族的不满,不断在皇帝面前挑唆,拓跋焘渐渐地对崔浩有了意见。

崔浩的弟弟将女儿嫁给太原王氏的王慧龙,因王家人世代都有酒糟鼻,崔浩见到王慧龙脸上突兀的大鼻子,随口说道:“果然是王家人啊,是个贵种!”

谁知,这话传到鲜卑贵族耳朵里,揪到了崔浩的把柄,于是在拓跋涛面前状告崔浩,说他故意抬高士族,贬低鲜卑。

拓跋焘听了心中不快,命人将崔浩叫来,他满脸怒容,鄙夷地注视着崔浩。

崔浩见此情形,心知不妙,赶紧跪下,再三诚恳地认错,拓跋焘的脸色才由阴转晴。

这些事情为崔浩的死埋下了隐患,而让崔浩最终送命的是编写国史一事。

公元年,魏太武帝命令崔浩和高允编写国史,以留传给后世子孙。太武帝特意叮嘱,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得粉饰。

崔浩自是尽心竭力,把北魏祖先的历史写得真实详尽。

当时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为讨好崔浩,建议崔浩把撰写的《国史》刻在石碑上,让世人看到崔浩的直言不讳。

崔浩本是明智之人,谁知竟被二人忽悠得头脑一热,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还动用数万劳力,将《国史》刻在石碑上,伫立在祭祀的神坛附近。

来往的百姓看到皇室历史,就作为谈资四处宣扬。

鲜卑贵族借机状告崔浩,说他借写国史大肆污蔑鲜卑祖先。

拓跋焘大怒,下令处死崔浩,这样一位对北魏有着卓著功勋的宰相,竟被陷害致死,死前还遭到了非人的侮辱。

连带崔浩的五族和姻亲范阳卢氏等这些大族都被牵连灭族,真是让人叹息!

崔浩之死,是汉士族与鲜卑贵族不断激化的矛盾造成的结果,其中

也有“飞鸟尽,良弓藏”的意味在其中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